腦血管硬化常用藥物包括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和尼莫地平。治療需根據(jù)動脈粥樣硬化程度、血栓風險及并發(fā)癥綜合選擇,主要涉及降脂藥、抗血小板藥和改善腦循環(huán)藥三類。
1、降脂藥:
阿托伐他汀等他汀類藥物是基礎用藥,通過抑制膽固醇合成降低低密度脂蛋白。長期使用可穩(wěn)定動脈斑塊,延緩血管狹窄進程。肝功能異常者需定期監(jiān)測轉氨酶,肌肉酸痛需警惕橫紋肌溶解癥。
2、抗血小板藥:
阿司匹林通過不可逆抑制環(huán)氧化酶減少血栓素生成,降低腦梗死風險。氯吡格雷可作為替代選擇,尤其適用于支架術后患者。消化道潰瘍病史者需聯(lián)用質子泵抑制劑預防出血。
3、鈣拮抗劑:
尼莫地平選擇性擴張腦血管,改善腦組織微循環(huán)。對合并高血壓患者可優(yōu)先選用,但需注意體位性低血壓風險。服藥期間避免與葡萄柚同服以免影響代謝。
4、神經(jīng)保護劑:
丁苯酞軟膠囊可改善線粒體功能,減輕缺血再灌注損傷。適用于已有腔隙性梗死的患者,需連續(xù)服用3-6個月觀察療效。部分患者可能出現(xiàn)轉氨酶輕度升高。
5、中成藥輔助:
銀杏葉提取物具有抗氧化和改善血流變作用,可作為輔助治療。需注意與抗凝藥聯(lián)用可能增加出血風險,用藥期間需觀察牙齦出血等異常情況。
腦血管硬化患者需長期低鹽低脂飲食,每日鈉攝入控制在5克以下,增加深海魚類攝入補充ω-3脂肪酸。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或游泳,血壓波動期間避免劇烈運動。戒煙并控制血糖在空腹6.1mmol/L以下,每3-6個月復查頸動脈超聲評估斑塊變化。睡眠時保持頭部略高位,突發(fā)眩暈或言語障礙需立即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