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錐切術是一種用于診斷和治療宮頸病變的手術方式,通過切除部分宮頸組織進行病理檢查或治療。宮頸錐切術的適應癥主要有宮頸上皮內瘤變、宮頸活檢結果異常、宮頸細胞學檢查持續異常、宮頸癌前病變確診、宮頸早期浸潤癌評估等。
1、宮頸上皮內瘤變
宮頸上皮內瘤變屬于癌前病變,根據嚴重程度分為低級別和高級別。低級別病變可能自然消退,高級別病變需積極干預。宮頸錐切術可完整切除病變區域,同時保留生育功能。術后需定期復查細胞學和HPV檢測,監測復發情況。部分患者術后可能出現宮頸管狹窄或機能不全。
2、宮頸活檢異常
當宮頸活檢提示高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時,需進一步明確病變范圍。宮頸錐切術能獲取更大組織標本,準確判斷病變程度。手術可選用冷刀錐切或電刀環切技術,后者出血較少。病理結果將決定后續治療方案,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追加子宮切除術。
3、細胞學持續異常
宮頸細胞學檢查連續多次顯示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但陰道鏡活檢未發現對應病變時,可能存在宮頸管內部病灶。宮頸錐切術可探查宮頸管內情況,明確診斷隱匿性病變。這種情況在絕經后婦女中較為常見,與宮頸萎縮導致取樣困難有關。
4、癌前病變確診
對于經活檢確診的宮頸原位癌,宮頸錐切術兼具診斷和治療價值。手術需保證切緣陰性,完整切除病變組織。年輕患者可選擇保守治療,術后密切隨訪。切緣陽性者可能需要二次手術或考慮根治性治療,具體方案需結合患者年齡和生育需求。
5、早期浸潤癌評估
當懷疑宮頸早期浸潤癌時,宮頸錐切術可精確評估浸潤深度和范圍。病理結果將指導臨床分期,決定后續治療選擇。浸潤深度不超過3毫米且無脈管浸潤者,可能僅需錐切治療。更晚期的病變需考慮根治性手術或放化療。
宮頸錐切術后應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和重體力勞動,術后兩周內禁止性生活和使用衛生棉條。保持會陰清潔,遵醫囑使用預防性抗生素。術后可能出現少量陰道出血,如出血量超過月經量需及時就醫。飲食上多攝入富含優質蛋白和維生素的食物,促進創面愈合。術后一個月復查評估宮頸恢復情況,根據病理結果制定后續隨訪計劃。有生育需求者應咨詢醫生最佳受孕時機,孕期需加強宮頸機能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