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呼嚕并非肥胖人群的專屬問題,體型正常者也可能因多種原因出現睡眠打鼾。打呼嚕主要與上呼吸道結構異常或功能紊亂有關,通常由鼻腔阻塞、咽部肌肉松弛、舌根后墜等因素引起。
鼻腔阻塞是常見誘因之一。過敏性鼻炎、鼻中隔偏曲或感冒引起的鼻塞會導致氣流通過狹窄通道時產生渦流振動。這類情況可通過鼻腔沖洗、抗組胺藥物緩解癥狀,嚴重鼻中隔偏曲需考慮手術矯正。
咽部肌肉松弛在夜間更為明顯。酒精攝入、鎮靜類藥物使用或年齡增長都會降低肌肉張力,使軟腭和懸雍垂在呼吸時顫動。避免睡前飲酒、調整睡姿為側臥位能有效減輕振動幅度。
舌根后墜多見于下頜后縮或扁桃體肥大的人群。當舌體在仰臥時向后壓迫氣道,會產生低頻鼾聲。口腔矯治器可前移下頜改善通氣,兒童扁桃體肥大需耳鼻喉科評估是否需要切除。
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需特別警惕。部分患者雖體型標準,但存在下頜結構異常或神經系統調控障礙,表現為鼾聲中斷伴憋氣。多導睡眠監測能明確診斷,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是首選治療方式。
長期打鼾建議進行專業睡眠評估。若伴隨白天嗜睡、晨起頭痛或血壓升高,需排除病理性因素。生活方式調整如控制體重、戒煙、規律作息可作為基礎干預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