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小結節的治療藥物選擇需根據結節性質決定。良性小結節通常無需用藥,惡性或高風險結節需結合病理類型選擇靶向藥物、化療藥物或免疫治療藥物。
肺小結節可能與感染性病變、炎性肉芽腫、早期肺癌等因素有關。感染性病變常見于結核分枝桿菌或真菌感染,表現為低熱、咳嗽等癥狀,可選用抗結核藥物如異煙肼、利福平,或抗真菌藥物如氟康唑。炎性肉芽腫多由自身免疫異常引起,伴隨胸痛、乏力,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可抑制炎癥反應。早期肺癌需病理確診后選擇奧希替尼等靶向藥或培美曲塞等化療藥物。
免疫治療藥物如帕博利珠單抗適用于PD-L1高表達的惡性腫瘤。部分炎性結節可嘗試中藥成分如金水寶膠囊輔助調節免疫,但需警惕中藥肝毒性。
直徑超過8毫米的實性結節或混合磨玻璃結節建議每3個月復查胸部CT,增長性結節需經皮肺穿刺明確性質。藥物使用必須在呼吸科或腫瘤科醫師指導下進行,避免自行購藥延誤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