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性肝炎早期可能出現乏力、食欲減退、惡心、皮膚黃染、尿色加深等癥狀。這些表現主要與肝細胞損傷、膽汁淤積、免疫反應、代謝異常、個體敏感性等因素有關。
1、乏力:
早期常見非特異性癥狀,因肝臟解毒功能下降導致代謝廢物堆積。患者可能感到持續疲倦,休息后無緩解,伴隨工作效率降低。輕度肝功能異常時即可出現,需與普通疲勞鑒別。
2、食欲減退:
膽汁分泌減少影響脂肪消化,表現為厭油膩、早飽感。肝臟合成消化酶能力下降會加重消化道癥狀,部分患者可能出現體重下降。該癥狀常先于實驗室指標異常出現。
3、惡心:
肝臟炎癥刺激膈神經或毒素積累刺激嘔吐中樞所致。多呈間歇性發作,進食后可能加重,嚴重者可伴隨嘔吐。常見于抗生素、抗結核藥等肝毒性藥物使用后1-4周內。
4、皮膚黃染:
膽紅素代謝障礙導致鞏膜和皮膚黃染,通常從眼白開始顯現。血清膽紅素超過34.2μmol/L時肉眼可見,多提示肝細胞壞死或膽管阻塞。需與溶血性黃疸鑒別。
5、尿色加深:
結合膽紅素經腎臟排泄使尿液呈濃茶色,常與皮膚黃染同步出現。尿膽原檢測陽性率可達90%,是比糞便顏色改變更敏感的早期指標。部分患者可觀察到尿液泡沫增多現象。
出現疑似癥狀應立即停用可疑藥物并檢測肝功能。日常需避免飲酒、高脂飲食等加重肝臟負擔的行為,適當補充維生素B族和優質蛋白。建議記錄用藥史幫助醫生判斷致病藥物,定期復查轉氨酶和膽紅素水平。急性期以臥床休息為主,恢復期可進行散步等低強度運動促進代謝。飲食選擇易消化的粥類、蒸魚等,避免辛辣刺激及腌制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