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狀體脫位可能由外傷性因素、遺傳性疾病、眼部病變、全身性疾病及年齡因素引起。常見誘因包括眼球鈍挫傷、馬方綜合征、高度近視、糖尿病以及老年性晶狀體懸韌帶松弛。
外傷是導致晶狀體脫位的最直接原因。眼球遭受劇烈撞擊或穿透傷時,晶狀體懸韌帶可能斷裂,表現為突發視力下降、單眼復視,需通過超聲生物顯微鏡檢查確診。治療需根據脫位程度選擇晶狀體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
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如馬方綜合征可造成懸韌帶發育異常。患者多伴有身材瘦高、蜘蛛指等特征,眼部檢查可見晶狀體向上方偏位。此類患者需定期監測心血管系統,必要時行晶狀體固定術。
高度近視患者因眼球軸長增加,懸韌帶長期處于牽拉狀態易發生斷裂。典型表現為漸進性視力模糊伴閃光感,光學相干斷層掃描可見懸韌帶松弛。早期可通過配戴矯正眼鏡延緩進展,嚴重者需手術干預。
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動會導致懸韌帶蛋白糖基化變性。這類患者常合并視網膜病變,晶狀體脫位多呈漸進性發展。控制血糖是基礎治療,若出現繼發性青光眼需緊急手術。
老年性懸韌帶退行性變多見于60歲以上人群。晶狀體隨體位改變發生移位是其特征,患者主訴臥位時視力突然改善。輕度脫位可觀察隨訪,影響視力時考慮超聲乳化吸除術。
當出現視物變形、虹視現象或突發眼痛時,提示可能發生晶狀體全脫位繼發青光眼,需立即就醫。對于存在遺傳傾向者,建議定期進行裂隙燈檢查與基因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