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異物感可能由咽炎、反流性食管炎、甲狀腺疾病、咽喉腫瘤或心理因素引起,可通過藥物治療、生活方式調整及心理干預等方式緩解。
咽炎是咽喉異物感的常見原因,多與細菌或病毒感染有關,患者常伴有咽干、咽痛癥狀。急性期可選用藍芩口服液、蒲地藍消炎片等中成藥,慢性咽炎建議避免辛辣刺激飲食。
反流性食管炎導致的咽喉不適約占病例的30%,胃酸反流刺激咽喉黏膜會產生持續異物感。患者往往伴有反酸、燒心等癥狀,建議睡前3小時禁食,抬高床頭15-20厘米。藥物治療可選用奧美拉唑等質子泵抑制劑。
甲狀腺疾病如甲狀腺結節或炎癥可能壓迫氣管,產生頸部壓迫感。需通過甲狀腺超聲和功能檢查確診,直徑超過1厘米的結節建議專科就診。伴隨癥狀包括頸部腫大、聲音嘶啞等。
咽喉腫瘤在40歲以上吸煙人群中需警惕,早期表現為進行性加重的異物感。電子喉鏡檢查可明確診斷,病理確診后需手術切除或放化療。這類患者常伴有痰中帶血、吞咽困難等危險信號。
心理因素導致的癔球癥占門診病例的15%-20%,焦慮抑郁情緒會引起喉部肌肉緊張。認知行為治療配合谷維素等調節植物神經藥物效果較好,這類患者異物感多在注意力分散時減輕。
持續兩周以上的咽喉異物感建議耳鼻喉科就診,特別是伴隨吞咽困難、聲音嘶啞或體重下降時需排除惡性腫瘤。電子喉鏡和頸部CT是常用的檢查手段,多數患者經規范治療可獲得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