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體斷裂后通常需要取出。種植體斷裂可能由機械應力、材料疲勞、骨結合不良等因素引起,需通過影像學評估后決定處理方案。
種植體斷裂后若不及時處理,可能引發局部感染、骨組織損傷或鄰牙移位。斷裂的金屬碎片可能刺激周圍軟組織,導致慢性炎癥或疼痛。臨床常見斷裂部位包括種植體頸部、中間螺紋區或基臺連接處,需通過錐形束CT明確斷裂位置及深度。對于完全斷裂且無法修復的種植體,需手術取出并清理周圍肉芽組織,必要時進行引導骨再生術為后續重新種植創造條件。
部分病例中若斷裂位置較深且無臨床癥狀,可暫緩取出但需密切觀察。對于僅出現微小裂紋的種植體,可能通過激光焊接或更換上部結構進行修復。老年患者或全身狀況較差者需綜合評估手術風險,某些情況下可保留斷裂種植體并定期監測。但長期留存可能增加周圍骨吸收風險,影響口腔功能恢復。
種植體取出后應保持口腔清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使用含氯己定的漱口水減少感染風險。術后3個月內避免用患側咀嚼硬物,定期復查評估骨愈合情況。吸煙者需戒煙以促進創面恢復,糖尿病患者應嚴格控制血糖。修復期間可暫時使用活動義齒,待骨組織穩定后再考慮重新種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