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多數情況下會影響月經。肌瘤的生長位置和大小不同,可能導致經量增多、經期延長或不規則出血等癥狀。
1. 黏膜下肌瘤對月經的影響:
生長在子宮黏膜下的肌瘤最容易引起月經異常。這類肌瘤會直接增大子宮內膜面積,導致經期出血量明顯增加,部分患者會出現大血塊。長期經量過多可能引發貧血,表現為乏力、頭暈等癥狀。此類肌瘤還可能導致經期延長至7天以上,或兩次月經間出現點滴出血。
2. 肌壁間肌瘤的月經變化:
位于子宮肌層的肌瘤若體積較大,會通過壓迫宮腔影響子宮收縮功能,從而引起月經量增多。這類患者常見經血顏色暗紅、伴有腹痛,月經周期可能縮短至20天左右。隨著肌瘤增大,部分人會出現非經期出血現象,需通過超聲檢查明確肌瘤與內膜的關系。
3. 漿膜下肌瘤的特殊情況:
突出于子宮外表面的肌瘤通常對月經影響較小,但當肌瘤體積過大壓迫膀胱或直腸時,可能間接導致月經紊亂。這類患者更常表現為尿頻、便秘等壓迫癥狀,但若同時存在其他類型肌瘤,仍需關注月經改變。
建議肌瘤患者記錄月經周期、經量及伴隨癥狀,定期婦科檢查監測肌瘤變化。日常注意補充含鐵食物如動物肝臟、菠菜預防貧血,避免攝入可能刺激肌瘤生長的雌激素類食品。適度進行瑜伽、游泳等溫和運動,保持規律作息有助于調節內分泌。若出現嚴重貧血或藥物治療無效,可考慮超聲消融、肌瘤剔除等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