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唇萎縮是指女性外陰部的大小陰唇組織出現體積縮小、彈性減退或結構退化的現象,可能伴隨干燥、瘙癢或疼痛等癥狀。該變化可分為生理性萎縮和病理性萎縮兩類,需根據具體原因采取針對性干預。
生理性萎縮主要與雌激素水平下降有關。絕經期女性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減少,會導致外陰黏膜變薄、脂肪墊萎縮。產后哺乳期女性由于泌乳素抑制雌激素,也可能出現暫時性陰唇萎縮。長期使用含激素避孕藥可能干擾體內激素平衡,部分人群會出現外陰組織萎縮。
病理性萎縮常見于硬化性苔蘚等皮膚病變,該疾病會導致外陰皮膚出現瓷白色斑塊、彈性纖維斷裂。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病變可能引發外陰組織營養不良,表現為皮膚皺縮、黏膜干燥。放射性治療后的盆腔區域可能因結締組織纖維化導致結構改變。這類病理性萎縮通常伴隨明顯瘙癢、性交疼痛或排尿灼熱感。
輕度萎縮可通過日常護理改善。使用無皂基清潔劑清洗外陰,避免過度摩擦。純棉內褲減少局部刺激,溫水坐浴可緩解不適。維生素E軟膏或橄欖油能滋潤干燥皮膚。中重度萎縮需醫療干預,雌激素軟膏可局部補充激素,他克莫司軟膏適用于硬化性苔蘚的免疫調節。二氧化碳點陣激光能促進膠原再生。
出現進行性萎縮伴潰瘍、出血需及時就診。外陰活檢可鑒別硬化性苔蘚或癌變,盆腔MRI有助于評估深層組織受累情況。治療方案需結合婦科檢查、激素檢測結果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