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肌癥主要表現為痛經、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貧血及不孕。腺肌癥是子宮內膜腺體和間質侵入子宮肌層形成的彌漫性或局限性病變,屬于婦科常見疾病。
1、痛經
痛經是腺肌癥最典型的癥狀,表現為逐漸加重的繼發性痛經。疼痛多從月經前1-2天開始,持續至整個經期,嚴重時可放射至腰骶部及大腿內側。疼痛程度與病灶范圍相關,部分患者需依賴止痛藥物緩解。
2、月經量增多
子宮肌層病灶會影響子宮收縮功能,導致子宮內膜脫落時血管閉合不全,出現經量明顯增多。患者可能出現每小時浸透一片衛生巾的情況,長期失血可能引發缺鐵性貧血。
3、經期延長
正常月經周期為3-7天,腺肌癥患者常見經期延長至7-10天。這與子宮體積增大、內膜面積增加以及子宮收縮乏力有關,部分患者會出現經間期點滴出血。
4、貧血
長期月經過多會導致慢性失血性貧血,表現為面色蒼白、乏力、頭暈等癥狀。血常規檢查可見血紅蛋白低于110g/L,嚴重者可能出現心悸、呼吸困難等代償癥狀。
5、不孕
約30%-50%的腺肌癥患者合并不孕,病灶可能改變子宮腔形態,影響受精卵著床。同時子宮肌層異常收縮會干擾精子運輸和胚胎發育,部分患者需輔助生殖技術助孕。
腺肌癥患者日常應注意保暖避免受涼,經期可熱敷下腹部緩解疼痛。飲食宜多補充含鐵食物如動物肝臟、菠菜等預防貧血,避免生冷辛辣刺激。建議每3-6個月復查超聲監測病情變化,癥狀加重時需及時就醫。育齡期女性若有生育需求應盡早就診評估,必要時接受藥物或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