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血可能由支氣管擴張、肺結核、肺癌、肺炎、肺栓塞等原因引起。咳血在醫學上稱為咯血,指喉部以下呼吸道或肺組織出血經口腔排出,需根據病因采取針對性治療。
支氣管擴張是咳血的常見原因,支氣管壁結構破壞導致血管破裂出血,患者常伴有慢性咳嗽、大量膿痰。輕度出血可通過止血藥物如氨甲環酸、垂體后葉素控制,反復大咯血需考慮支氣管動脈栓塞術。
肺結核引起的咳血多伴隨低熱、盜汗、消瘦等結核中毒癥狀,病灶侵蝕血管導致出血。抗結核治療是根本措施,常用藥物包括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大咯血時需聯合止血治療。
肺癌患者咳血多為痰中帶血絲或少量鮮血,腫瘤侵犯血管所致。中央型肺癌更易出現咳血,需通過病理檢查明確診斷后采取手術切除、放療或靶向治療。
肺炎鏈球菌肺炎可能引起鐵銹色痰,克雷伯菌肺炎可導致磚紅色膠凍樣痰。抗感染治療是關鍵,根據病原學檢查選用敏感抗生素如頭孢曲松、莫西沙星。
肺栓塞突發咳血常伴胸痛、呼吸困難,肺動脈血栓阻塞引發肺梗死。抗凝治療首選低分子肝素或華法林,大面積栓塞需溶栓治療。
二尖瓣狹窄、肺動靜脈畸形、血液系統疾病等也可能導致咳血。出現咳血應立即停止活動保持側臥位,記錄出血量及性狀,及時就醫明確病因。持續大量咯血可能引起窒息,需緊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