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部皮膚持續瘙癢可能由多種因素引起,常見原因包括真菌感染、濕疹、接觸性皮炎、汗皰疹以及糖尿病等系統性疾病。瘙癢程度從輕微到劇烈不等,需結合具體表現判斷病因。
真菌感染是腳癢最常見的原因,如足癬俗稱腳氣,多由紅色毛癬菌感染引起。典型表現為腳趾縫脫屑、水皰伴瘙癢,潮濕環境易加重。治療需使用抗真菌藥物如聯苯芐唑乳膏、特比萘芬噴霧等,同時保持足部干燥。
濕疹可能與過敏或免疫異常有關,表現為對稱性紅斑、丘疹伴滲出傾向。急性期以冷濕敷緩解,慢性期可使用糠酸莫米松乳膏等弱效激素。接觸性皮炎常因襪子染料、橡膠鞋材等致敏原誘發,需排查并避免接觸致敏物質。
汗皰疹屬于特殊類型濕疹,夏季多發于足底和趾側,呈現密集小水皰伴劇烈瘙癢。可短期使用鹵米松乳膏控制炎癥,配合尿素軟膏軟化角質。糖尿病患者因周圍神經病變可能出現無皮疹的頑固性瘙癢,需監測血糖并營養神經。
日常護理建議選擇純棉透氣襪,每日用溫水清潔后徹底擦干趾縫。避免共用拖鞋、修腳工具。若瘙癢持續2周不緩解、出現潰爛或發熱,需皮膚科就診排除銀屑病、淋巴瘤等少見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