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口腔皰疹主要表現為口腔黏膜出現小水皰、潰瘍伴疼痛,常見于皰疹性齦口炎或手足口病。典型表現有水皰期、潰瘍期、愈合期三個階段,可能伴隨發熱、拒食、流涎等癥狀。
1、水皰期:
初期口腔黏膜出現針尖大小的透明水皰,多集中在舌緣、頰黏膜和硬腭部位。水皰壁薄易破,周圍可見充血環。此階段兒童常表現為煩躁不安,可能因口腔刺痛拒絕進食。部分患兒在牙齦邊緣會出現線性紅斑,這是皰疹性齦口炎的典型特征。
2、潰瘍期:
水皰破裂后形成淺表潰瘍,表面覆蓋黃白色假膜,潰瘍邊緣呈不規則鋸齒狀。潰瘍直徑多為2-5毫米,觸碰時疼痛明顯。此時患兒可能出現流涎增多、說話含糊等癥狀,嚴重者因疼痛完全無法進食。手足口病患兒往往同時伴有手掌、足底皮疹。
3、發熱反應:
約70%患兒會出現38-39℃的中低度發熱,通常持續2-3天。發熱多發生于水皰出現前24小時,可能伴隨頭痛、乏力等全身癥狀。嬰幼兒可能出現熱性驚厥,需警惕脫水風險。體溫變化與病毒血癥程度相關,柯薩奇病毒A16型感染時發熱更為顯著。
4、局部淋巴結腫:
頜下淋巴結和頸淋巴結常出現輕度腫大,觸診有壓痛但表面光滑。淋巴結直徑多在1-2厘米,通常隨著潰瘍愈合逐漸消退。這是機體免疫系統對抗皰疹病毒的正常反應,若淋巴結持續腫大超過2周需排除繼發細菌感染。
5、繼發癥狀:
部分患兒因口腔疼痛出現脫水體征,如尿量減少、口唇干裂。嬰幼兒可能表現為異常哭鬧、睡眠紊亂。重癥病例可見指甲脫落手足口病后脫甲癥或無菌性腦膜炎癥狀,但發生率不足1%。免疫功能低下兒童可能出現皰疹擴散至眼周或手指的情況。
患兒發病期間建議選擇溫涼的流質飲食如米湯、藕粉,避免酸性或堅硬食物刺激潰瘍。保持口腔清潔可使用專用兒童漱口水,但需防止誤吞。密切觀察體溫和 hydration 狀態,出現持續高熱、精神萎靡或尿量明顯減少時應及時就醫。恢復期可適量補充維生素B族和鋅元素促進黏膜修復,日常注意培養洗手習慣以減少病毒傳播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