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手術后可能出現的后遺癥主要包括干眼癥、眩光或光暈、視力回退、感染風險以及角膜瓣移位針對激光類手術。這些癥狀多數為暫時性,但需根據手術類型和個體差異進行針對性管理。
干眼癥是術后最常見的短期不適,表現為眼睛干澀、異物感。這與手術過程中角膜神經暫時性損傷有關,通常3-6個月可逐漸恢復。人工淚液可緩解癥狀,嚴重者可考慮淚小點栓塞術。
眩光或光暈多發生在夜間,尤其瞳孔較大者更易出現。準分子激光手術可能改變角膜曲率,導致光線散射。多數患者3個月內適應,極少數需佩戴防眩光眼鏡輔助。
約5%-10%的患者可能出現視力回退,多見于高度近視矯正者。角膜組織愈合過程中可能產生輕微重塑,可通過二次增強手術或佩戴低度數眼鏡矯正。術后規范用眼習慣能降低發生概率。
感染性角膜炎雖發生率低于0.1%,但需高度重視。術后1周內是高風險期,表現為眼紅、疼痛、分泌物增多。嚴格遵醫囑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可有效預防,一旦發生需立即進行微生物培養及靶向治療。
對于LASIK等角膜板層手術,角膜瓣移位多由外傷引起。術后1個月內避免揉眼和劇烈運動,發生移位需及時復位處理。新型全飛秒手術因無角膜瓣設計,可規避此風險。
特殊情況下可能出現圓錐角膜角膜變薄膨出,好發于角膜基質過薄或術前篩查不充分者。角膜交聯術可阻止進展,晚期需角膜移植。規范術前檢查能將風險控制在0.05%以下。
術后3天、1周、1個月、3個月的定期復查至關重要。出現持續眼痛、突發視力下降等預警癥狀時應立即就醫。多數后遺癥通過早期干預可獲得良好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