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狀結腸癌的分期主要采用國際通用的TNM分期系統,分為0期至IV期,分期依據包括腫瘤浸潤深度、淋巴結轉移及遠處轉移情況。
0期原位癌指腫瘤局限于黏膜層,未突破基底膜。此階段可通過內鏡下切除獲得根治,預后極佳。
I期腫瘤浸潤至黏膜下層或肌層,無淋巴結轉移。臨床表現為偶發便血或排便習慣改變,多數患者無顯著癥狀。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5年生存率超過90%。
II期分為IIA期腫瘤穿透肌層至漿膜下層和IIB期侵犯漿膜層或周圍器官。常見癥狀包括腹痛、排便不盡感,可能伴隨貧血。治療方案為根治性手術聯合術后輔助化療,生存率約為60%-80%。
III期根據淋巴結轉移數量分為IIIA期1-3枚淋巴結轉移、IIIB期4枚以上淋巴結轉移或腫瘤直接侵犯淋巴結。典型癥狀為腸梗阻、體重下降,部分患者出現腹部包塊。需行手術切除加12個周期輔助化療,5年生存率約30%-50%。
IV期存在肝、肺等遠處轉移。臨床表現包括惡病質、黃疸、呼吸困難等。治療以姑息性手術聯合靶向治療為主,中位生存期約2年。約15%的肝轉移患者可通過轉化治療獲得手術機會。
分期需結合腸鏡、CT、MRI等檢查綜合判斷。PET-CT對遠處轉移評估具有優勢,CEA檢測有助于監測復發。新輔助治療可使部分局部進展期腫瘤降期,提高手術切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