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跌倒可通過環境改造、運動鍛煉、藥物管理和健康監測等方式預防。跌倒通常由平衡能力下降、視力障礙、藥物副作用、慢性疾病和環境危險因素共同導致。
環境改造是預防跌倒的基礎措施。居家環境應保持地面干燥平整,移除地毯邊緣或電線等障礙物,浴室安裝防滑墊和扶手,樓梯設置雙側欄桿。夜間照明需充足,床邊放置觸手可及的臺燈。建議穿著防滑鞋底的鞋子,避免穿拖鞋或襪子在室內行走。
運動鍛煉能有效改善平衡功能和肌力。太極拳可增強下肢力量和身體協調性,每周練習3-5次。平衡訓練如單腿站立、踮腳走路等需在監護下進行。阻力訓練使用彈力帶可增強肌肉力量,重點鍛煉下肢肌群。運動前應進行5-10分鐘熱身,避免空腹或飽餐后立即運動。
藥物管理需定期評估。鎮靜催眠藥、抗抑郁藥、降壓藥等可能增加跌倒風險,建議在醫生指導下調整用藥方案。服用可能導致頭暈或低血壓的藥物后,起床時應遵循"三個30秒"原則:平躺30秒、坐起30秒、站立30秒。維生素D補充劑有助于改善肌肉功能,可遵醫囑適量補充。
健康監測包括視力檢查和慢性病管理。每年進行視力檢查,及時更換度數合適的眼鏡。糖尿病患者需規律監測血糖,避免低血糖發作。骨質疏松患者應進行骨密度檢測,必要時進行抗骨質疏松治療。血壓監測可發現體位性低血壓,建議早晚各測量一次。
少數情況下跌倒可能提示嚴重健康問題。反復跌倒或伴隨意識喪失需排查心律失常、癲癇等疾病。突發性跌倒伴肢體無力要警惕腦卒中可能,應立即就醫。長期臥床老人突然跌倒可能提示肺炎或尿路感染等急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