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涼茶是以中草藥為原料熬制的傳統飲品,具有清熱祛濕等功效,但飲用時需注意以下事項:
涼茶配方差異直接影響適用性。常見基礎配方如金銀花、夏枯草、菊花等適合多數人飲用,但含黃柏、黃連等苦寒藥材的涼茶可能引起腹瀉,孕婦及脾胃虛寒者應避免。部分涼茶添加了穿心蓮等藥材,長期飲用可能影響肝功能。
特殊人群需謹慎選擇。兒童代謝系統未發育完善,過量飲用可能導致電解質紊亂;糖尿病患者應注意涼茶中可能添加的蔗糖;高血壓患者需避開含甘草的配方,因其可能引起水鈉潴留。哺乳期婦女飲用涼茶可能通過乳汁影響嬰兒。
飲用方式影響效果。建議常溫飲用避免刺激胃腸,空腹飲用可能加重胃部不適。傳統認為涼茶應"熱飲涼喝",即煮沸后晾至溫熱飲用效果最佳。夏季每日飲用量建議控制在200-300毫升,連續飲用不宜超過3天。
藥材相互作用需警惕。服用華法林等抗凝藥物者應避開含丹參的涼茶;正在使用降壓藥者慎用含羅布麻的配方;抗生素治療期間避免飲用含鞣質較多的涼茶,可能影響藥物吸收。
體質辨識是關鍵。濕熱體質者適合飲用含茵陳、梔子等配方的涼茶,而陰虛體質者飲用后可能出現口干加重。建議飲用前咨詢中醫師進行體質辨證,避免"千人一方"。
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飲。部分人群可能出現皮膚瘙癢、腹痛等過敏反應,嚴重者會發生過敏性休克。商業涼茶需查看保質期,家庭自制涼茶應當日飲用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