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期間確實可能增加貧血風險。女性經期失血會導致鐵元素流失,尤其月經量較大或經期較長時更需警惕缺鐵性貧血。
月經期貧血主要與鐵元素流失有關。健康女性每次月經失血量約為30-80毫升,約損失15-40毫克鐵元素。當月經量超過80毫升或經期超過7天,鐵流失量可能超過日常飲食補充量。長期積累可能引發缺鐵性貧血,表現為乏力、頭暈、面色蒼白等癥狀。
1、經期貧血的高危人群:
青春期少女、產后女性、子宮肌瘤患者及素食者更易出現經期貧血。青春期女性處于快速生長發育階段,鐵需求量大;產后女性因分娩失血需要補充鐵儲備;子宮肌瘤可能導致月經量異常增多;素食者從植物性食物中吸收的鐵利用率較低。
2、預防經期貧血的飲食建議:
動物肝臟、紅肉、血制品等富含血紅素鐵,吸收率可達15-35%;黑木耳、紫菜、菠菜等植物性食物含非血紅素鐵,搭配維生素C可提高吸收率。經期應避免濃茶、咖啡等影響鐵吸收的飲品,兩餐間隔補充鐵劑效果更佳。
日常可進行快走、瑜伽等溫和運動促進血液循環,避免劇烈運動加重疲勞感。經期結束后建議檢測血紅蛋白和血清鐵蛋白,長期月經量過多需排查子宮肌瘤、內膜息肉等器質性疾病。保持規律作息和愉悅心情有助于維持正常月經周期,減少異常出血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