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量少需要做性激素六項檢查、婦科超聲檢查、甲狀腺功能檢查、血常規檢查、宮腔鏡檢查等。月經量少可能與內分泌失調、子宮內膜損傷、貧血等因素有關,建議及時就醫明確病因。
1、性激素六項檢查
性激素六項檢查包括促卵泡生成素、促黃體生成素、雌二醇、孕酮、睪酮和催乳素檢測。該檢查可評估卵巢功能及下丘腦-垂體-卵巢軸是否正常。多囊卵巢綜合征、卵巢早衰等疾病會導致激素水平異常,進而引起月經量減少。檢查需在月經第2-5天空腹抽血。
2、婦科超聲檢查
經陰道或腹部超聲可觀察子宮形態、內膜厚度及卵巢情況。子宮內膜薄、宮腔粘連、子宮發育不良等器質性疾病均可導致月經量少。超聲能清晰顯示子宮內膜是否達到正常增殖期厚度,以及是否存在宮腔占位性病變。
3、甲狀腺功能檢查
甲狀腺功能亢進或減退均可干擾月經周期。通過檢測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游離甲狀腺素和促甲狀腺激素,可判斷甲狀腺是否影響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甲狀腺激素異常會抑制子宮內膜生長,造成月經量明顯減少。
4、血常規檢查
嚴重貧血患者因血紅蛋白含量降低,機體為減少失血會代償性減少月經量。血常規可明確是否存在缺鐵性貧血等血液系統疾病。長期貧血會導致子宮內膜供血不足,影響內膜正常增生脫落過程。
5、宮腔鏡檢查
對于超聲提示宮腔異常的患者,需行宮腔鏡直視下觀察宮腔。該檢查能直接診斷宮腔粘連、子宮內膜息肉等病變,同時可進行粘連分離等治療操作。宮腔操作史是繼發宮腔粘連導致月經量少的常見原因。
月經量少患者日常應注意保持規律作息,避免過度節食減肥造成營養不良。適當食用含鐵豐富的動物肝臟、紅肉等食物,有助于改善貧血狀態。冬季注意腰腹部保暖,避免宮寒加重月經異常。保持適度運動但避免劇烈運動,長期精神壓力過大時可嘗試冥想等放松方式調節內分泌。若檢查發現器質性疾病,應嚴格遵醫囑進行藥物或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