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精通常由精囊炎、前列腺炎、尿道損傷或腫瘤等因素引起,多數情況下屬于良性疾病,但需明確病因后針對性治療。
精囊炎是血精最常見的原因,可能與細菌感染有關,患者常伴有射精疼痛或下腹墜脹。急性期可通過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頭孢克肟控制感染,慢性期需配合溫水坐浴緩解癥狀。
前列腺炎患者可能出現精液帶血,多與腺體充血或微小血管破裂相關。除血精外,常合并尿頻、排尿灼熱感。治療需根據細菌培養結果選擇敏感抗生素,同時可配合非甾體抗炎藥減輕炎癥反應。
尿道黏膜損傷多見于粗暴性行為或器械檢查后,精液中混入血液多呈鮮紅色。輕微損傷通常1-2周自愈,期間應避免性刺激。若出血持續需排除尿道息肉等器質性病變。
泌尿系統腫瘤如精囊癌、前列腺癌等也可能導致血精,這類情況多伴隨體重下降、骨盆疼痛等全身癥狀。確診需通過直腸指檢、MRI檢查及腫瘤標志物檢測,治療需根據分期選擇手術或放療。
長期服用抗凝藥物如華法林者可能出現血精,這與凝血功能異常有關。需監測凝血酶原時間,必要時調整藥物劑量。少數情況下血精與高血壓、肝硬化等全身性疾病相關。
建議出現血精時記錄發作頻率和伴隨癥狀,避免飲酒及辛辣食物刺激。若血精反復發作或持續超過兩周,需進行精液常規、經直腸超聲等檢查排除嚴重病變。40歲以上患者首次出現血精應重點排查腫瘤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