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腺囊腫是指唾液腺導管阻塞或損傷導致唾液潴留形成的囊性病變,常見于舌下腺、腮腺等部位,主要表現為無痛性柔軟腫塊。唾液腺囊腫可能由導管結石、外傷、炎癥等因素引起,通常需要通過穿刺抽吸、手術切除等方式治療。
1、導管阻塞
唾液腺導管因結石或黏液栓子堵塞時,唾液無法正常排出,逐漸在腺體內積聚形成囊腫。導管阻塞多與脫水、口腔衛生不良有關,表現為進食時局部腫脹感。治療需通過熱敷促進唾液分泌,或由醫生進行導管擴張術。
2、外傷因素
口腔黏膜咬傷或面部受到外力撞擊可能導致唾液腺導管破裂,唾液滲入周圍組織形成假性囊腫。此類囊腫常突然出現,觸診有波動感。輕微外傷性囊腫可自行吸收,持續增大者需手術引流。
3、慢性炎癥
反復發作的唾液腺炎會使導管壁增厚狹窄,增加囊腫發生概率。患者多伴有腺體腫大和壓痛癥狀。控制炎癥需保持口腔清潔,急性發作時可使用阿莫西林、頭孢克洛等抗生素。
4、先天發育異常
少數病例因胚胎期導管發育畸形導致囊性擴張,常見于兒童舌下腺。這種囊腫體積增長緩慢,但容易繼發感染。確診后應盡早行囊腫摘除術,避免影響語言和吞咽功能。
5、腫瘤壓迫
唾液腺或鄰近組織的良性腫瘤可能壓迫導管形成繼發性囊腫。此類情況需通過超聲或CT明確病因,同時處理原發腫瘤。常用手術方式包括囊腫摘除術和腺體部分切除術。
唾液腺囊腫患者日常應保持充足水分攝入,避免進食過硬食物造成黏膜損傷。定期用生理鹽水漱口有助于維持導管通暢,發現囊腫持續增大或出現疼痛時須及時就診。術后恢復期需選擇流質飲食,減少腺體分泌負擔,定期復查排除復發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