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下垂手術風險可控,需根據個體情況評估。手術方式包括陰道前后壁修補術、子宮骶骨固定術等,術前需完善心肺功能評估,術后注意預防感染和盆底肌鍛煉。
1、風險因素:
手術風險與患者年齡、基礎疾病相關。高血壓、糖尿病可能增加麻醉風險,肥胖患者術后傷口愈合較慢。慢性咳嗽、便秘等腹壓增高因素需術前控制。
2、麻醉選擇:
硬膜外麻醉適用于多數患者,全身麻醉用于復雜病例。麻醉前需評估藥物過敏史,術中監測血壓、血氧指標,術后可能出現惡心、頭痛等短暫反應。
3、術中并發癥:
出血量通常控制在200ml以內,偶見膀胱、直腸損傷。手術采用可吸收縫線減少排異反應,術中超聲引導可降低鄰近器官損傷概率。
4、術后恢復:
住院時間約3-5天,導尿管留置24-48小時。早期下床活動預防靜脈血栓,兩周內避免提重物,三個月內禁止性生活。
5、長期效果:
手術成功率約85%-90%,復發多與術后護理不當有關。建議持續進行凱格爾運動,每年復查盆底肌力,合并壓力性尿失禁需二次干預。
術后飲食宜補充優質蛋白如魚肉、雞蛋促進組織修復,每日攝入30g膳食纖維預防便秘。恢復期可進行快走、游泳等低沖擊運動,避免深蹲、仰臥起坐等增加腹壓的動作。保持會陰部清潔干燥,使用純棉內褲減少摩擦,出現發熱或異常出血需及時復診。長期堅持盆底肌訓練可降低復發風險,建議每日3組、每組15次收縮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