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廓出口綜合征主要表現為上肢疼痛、麻木和無力。癥狀發展通常從早期間歇性不適逐漸進展為持續性功能障礙,嚴重時可導致肌肉萎縮。
早期癥狀多表現為手臂或手部間歇性刺痛、麻木,尤其在抬高上肢或重復動作時加重。常見于打字、梳頭等動作后出現,休息后可緩解。部分患者伴有頸部或肩部酸痛,易被誤認為頸椎病。
進展期癥狀呈現持續性疼痛伴感覺異常,尺神經分布區小指及無名指內側麻木感明顯。可能出現手部精細動作障礙,如扣紐扣困難、握力下降。夜間癥狀加重是典型特征,與體位性神經壓迫有關。
終末期可出現手部小魚際肌萎縮、爪形手畸形等不可逆損傷。血管受壓時伴隨上肢發涼、蒼白或發紺,高舉患肢可見橈動脈搏動減弱或消失。鎖骨下靜脈受壓可能導致上肢腫脹、靜脈曲張。
癥狀嚴重程度與受壓結構類型相關。神經受壓占90%以上,血管受壓相對少見。長期未治療可能繼發反射性交感神經營養不良,表現為皮膚溫度異常、多汗等自主神經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