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氣胸可通過體位引流、氧療、胸腔穿刺抽氣、胸腔閉式引流、機械通氣等方式治療。新生兒氣胸通常由肺泡破裂、機械通氣氣壓傷、肺部發育不良、產傷、肺部感染等原因引起。
1、體位引流
將新生兒置于患側臥位有助于氣體從胸腔排出。該方法適用于少量氣胸且臨床癥狀較輕的情況,需密切監測呼吸頻率和血氧飽和度。護理時需保持患兒安靜,避免哭鬧增加胸腔壓力。
2、氧療
通過鼻導管或頭罩給予高濃度氧氣,可促進胸腔內氣體吸收。氧濃度一般控制在40%以下,持續監測血氧維持在90%以上。治療期間需定期進行血氣分析,防止氧中毒發生。
3、胸腔穿刺抽氣
對于張力性氣胸或呼吸困難明顯者,需立即用注射器穿刺抽氣減壓。操作需嚴格無菌,穿刺點選在鎖骨中線第二肋間。抽氣后需拍攝胸片確認效果,必要時重復操作。
4、胸腔閉式引流
適用于中大量氣胸或反復發作病例。在腋前線第四肋間置入引流管連接水封瓶,持續負壓吸引。引流管留置期間需預防感染,觀察引流液性質和量,通常3-5天后拔管。
5、機械通氣
嚴重呼吸衰竭患兒需氣管插管行機械通氣,采用低潮氣量和高頻通氣策略。通氣參數需根據血氣調整,避免氣壓傷加重??赡芘c呼吸窘迫綜合征、胎糞吸入綜合征等疾病有關,表現為發紺、三凹征等癥狀。
新生兒氣胸期間應保持環境溫度適宜,喂養時采取少量多次方式,避免嗆奶?;謴推诳蛇M行輕柔撫觸促進肺部發育,定期復查胸片評估恢復情況。母乳喂養有助于增強免疫力,降低感染風險。家長需學會觀察呼吸異常表現,發現呼吸急促、呻吟等癥狀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