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有洞不補可能導致齲齒加重、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等口腔疾病。齲齒的發展過程主要有牙釉質破壞、牙本質侵蝕、牙髓感染、根尖病變、牙齒喪失等階段。
1、牙釉質破壞
早期齲齒僅破壞牙釉質層,表現為牙齒表面出現黑褐色斑點或淺洞。此時牙齒對冷熱刺激敏感度輕微增加,但尚未出現明顯疼痛。可通過氟化物涂布或樹脂充填等微創方式治療,日常需加強含氟牙膏使用并減少糖分攝入。
2、牙本質侵蝕
齲壞穿透牙釉質后會侵蝕牙本質,形成明顯齲洞并伴隨進食酸痛。牙本質小管暴露會導致冷熱刺激痛,細菌代謝產物可能引發可復性牙髓炎。需采用玻璃離子或復合樹脂進行窩洞充填,嚴重時需使用氫氧化鈣墊底保護牙髓。
3、牙髓感染
病變深入牙髓腔會引起不可逆牙髓炎,表現為自發痛、夜間痛加劇。細菌毒素可能通過根尖孔擴散,導致根尖周組織炎癥。需進行根管治療清除感染牙髓,配合使用甲醛甲酚或氯己定等根管消毒藥物。
4、根尖病變
持續感染會形成根尖肉芽腫或囊腫,伴隨咬合痛和牙齦瘺管。X線片顯示根尖區陰影,可能引發頜骨骨髓炎。需通過根管再治療配合抗生素控制感染,嚴重病例需行根尖切除術或意向性再植術。
5、牙齒喪失
晚期齲齒導致牙體大面積缺損或根折時需拔除患牙。缺牙區會出現鄰牙傾斜、對頜牙伸長等咬合紊亂,影響咀嚼功能和顳下頜關節健康。建議及時進行種植修復或固定橋修復,避免牙槽骨吸收。
發現牙齒齲洞應盡早就診,日常使用含氟牙膏配合牙線清潔,每半年進行口腔檢查。控制碳酸飲料和粘性甜食攝入,餐后及時漱口。孕婦、糖尿病患者等高風險人群需加強預防性涂氟,兒童可考慮窩溝封閉。出現冷熱刺激痛或夜間自發痛時提示病情進展,須立即接受專業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