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萎縮通常無法自愈。腎萎縮是指腎臟體積縮小、功能減退的病理狀態,多由慢性腎臟病、腎動脈狹窄、長期尿路梗阻等不可逆因素導致,已損傷的腎單位難以再生。
腎萎縮的常見原因包括慢性腎小球腎炎、糖尿病腎病、高血壓腎損害等慢性疾病,這些疾病會逐漸破壞腎實質。腎動脈狹窄或長期尿路梗阻造成的缺血性萎縮,也可能導致腎臟結構永久性改變。患者常伴隨夜尿增多、乏力、貧血等癥狀,嚴重時出現血肌酐升高。
對于早期發現的腎萎縮,控制原發病是延緩進展的關鍵。高血壓患者需嚴格管理血壓,糖尿病患者應優化血糖控制。存在尿路梗阻者需解除梗阻因素,如結石或前列腺增生。營養支持方面建議低鹽優質蛋白飲食,避免加重腎臟負擔。
若腎功能已嚴重受損,需根據情況考慮腎臟替代治療,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腎移植。定期監測腎功能指標和腎臟超聲對評估病情至關重要。建議盡早就診腎內科,由專科醫生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