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系膜上動脈栓塞主要由心臟疾病、動脈粥樣硬化、血管損傷等因素引起。該疾病屬于急危重癥,需立即就醫干預,否則可能導致腸壞死甚至危及生命。
心臟疾病是常見誘因之一。心房顫動患者心臟內易形成血栓,血栓脫落可能隨血流阻塞腸系膜上動脈。心臟瓣膜病或心肌梗死后心室壁運動異常也會增加血栓風險。這類患者通常伴有心悸、胸悶等心臟癥狀,需通過抗凝治療預防血栓形成。
動脈粥樣硬化是另一重要病因。血管內膜脂質沉積形成斑塊,斑塊破裂后誘發局部血栓形成。高血壓、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現血管內皮損傷,表現為間歇性腹痛、餐后腹痛加重等慢性缺血癥狀??刂苹A疾病、使用抗血小板藥物可延緩病情進展。
血管損傷包括醫源性因素和外傷。腹部手術可能直接損傷血管內膜,血管造影等介入操作可能誘發血栓。外傷導致的血管撕裂或壓迫也會影響血流。這類情況需通過血管超聲或CT血管造影明確診斷,必要時行取栓手術。
血液高凝狀態如抗磷脂抗體綜合征、惡性腫瘤等疾病,會促使血栓形成?;颊呖赡馨橛衅渌课谎ㄊ罚瑢嶒炇覚z查可見D-二聚體升高。需針對原發病治療,同時進行長期抗凝管理。
少數情況下,栓子來源于感染性心內膜炎的贅生物,或門靜脈高壓導致的反向血流。這類患者往往有發熱、寒戰等感染表現,需聯合抗生素與抗凝治療。
腸系膜上動脈栓塞起病急驟,典型表現為突發劇烈腹痛但體征輕微。若出現嘔吐、血便或休克表現,提示已發生腸管壞死。確診需緊急行增強CT檢查,治療包括血管內取栓、溶栓或腸切除手術。任何疑似病例均需立即至急診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