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根尖周炎可通過根管治療、藥物治療、手術干預等方式改善。該疾病通常由齲齒未及時處理、牙外傷、牙周病擴散等因素引起。
齲齒未及時處理是常見誘因。細菌通過齲洞侵入牙髓,引發感染并向根尖擴散。早期表現為咬合痛,隨炎癥進展可能出現牙齦腫脹。需通過根管治療清除感染組織,配合頭孢類抗生素控制炎癥。
牙外傷導致牙髓壞死也可能引發根尖周炎。牙齒受撞擊后血管斷裂,壞死組織成為細菌培養基。典型癥狀包括牙齒變色和叩擊痛。急性期需切開引流,慢性期行根尖切除術。可選用甲硝唑聯合阿莫西林抗感染。
牙周病擴散至根尖區時需綜合處理。重度牙周炎會使感染通過牙周袋波及根尖,伴隨牙齦出血和牙齒松動。基礎治療包括牙周刮治,嚴重者需拔除患牙后行種植修復。
根尖囊腫或頑固性炎癥需手術干預。當根尖區形成直徑超過5毫米的囊腫,或經三次根管治療無效時,建議行根尖外科手術。術前需拍攝錐形束CT明確病變范圍。
根管治療成功率約85%,是首選方案。通過清除感染牙髓、嚴密充填根管阻斷感染源。治療周期通常2-3次,復雜病例可能需4次以上就診。術后疼痛持續超過一周應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