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槽骨骨折可通過頜間固定、手術復位、抗感染治療、營養支持、定期復查等方式治療。牙槽骨骨折通常由外傷撞擊、骨質疏松、頜骨囊腫、牙周病、暴力拔牙等原因引起。
1、頜間固定:
輕度穩定性骨折常采用頜間結扎固定4-6周,利用牙齒作為支撐點限制下頜運動。固定期間需保持口腔清潔,使用氯己定含漱液預防感染,避免咀嚼硬物。定期拍攝X線片觀察骨痂形成情況。
2、手術復位:
粉碎性骨折或錯位明顯者需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采用鈦板鈦釘或可吸收接骨板固定。手術可同期處理合并的牙根折斷或軟組織損傷,術后配合頭帽頦兜制動。常見并發癥包括骨不連、植入物排斥反應。
3、抗感染治療:
開放性骨折需預防性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維酸、克林霉素、甲硝唑。感染風險高者可聯合糖皮質激素減輕腫脹,用藥周期通常持續7-10天。每日三次使用生理鹽水沖洗創面,監測體溫變化。
4、營養支持:
愈合期需保證每日1500mg鈣質和800IU維生素D攝入,多食用乳制品、魚類、深綠色蔬菜。蛋白質攝入量維持在1.2-1.5g/kg體重,推薦流質飲食如牛奶、骨湯、蛋白粉,避免酒精及碳酸飲料。
5、定期復查:
術后第1、4、12周需進行CBCT檢查評估愈合進度,觀察咬合功能恢復情況。兒童患者愈合較快約需4-8周,老年人或糖尿病患者可能延長至3-6個月。出現持續性疼痛或牙齦瘺管需排除骨髓炎。
康復期間建議每日進行張口訓練防止關節強直,從5mm漸進增加至40mm。選擇軟毛牙刷清潔牙齒,避免種植區域受力。補充膠原蛋白肽和維生素C促進纖維連接組織再生,骨折完全愈合前禁止劇烈運動或潛水。睡眠時抬高床頭15°減輕面部水腫,吸煙者需嚴格戒煙以保障血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