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急性發作期可選用非甾體抗炎藥、秋水仙堿或糖皮質激素三類藥物緩解癥狀。常用藥物包括雙氯芬酸鈉、吲哚美辛、潑尼松等,具體用藥需根據患者肝腎功能及并發癥情況由風濕免疫科醫生制定個體化方案。
痛風藥物治療需針對不同階段選擇:
急性期以消炎鎮痛為主,雙氯芬酸鈉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快速減輕關節紅腫熱痛;秋水仙堿可干擾白細胞趨化作用,但需警惕腹瀉等副作用;嚴重發作時可短期使用潑尼松等糖皮質激素。慢性期需配合降尿酸治療,別嘌醇通過抑制黃嘌呤氧化酶減少尿酸生成,苯溴馬隆則促進腎臟尿酸排泄。
藥物選擇需注意:
非甾體抗炎藥禁用于活動性消化道潰瘍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需慎用;秋水仙堿不與克拉霉素等P-糖蛋白抑制劑聯用;別嘌醇用藥前建議進行HLA-B*5801基因檢測以避免嚴重皮膚不良反應。合并腎功能不全者需調整劑量,肌酐清除率低于30ml/min時禁用苯溴馬隆。
規范用藥需配合生活方式調整:
每日飲水量應達2000ml以上,限制高嘌呤食物如動物內臟、濃肉湯攝入。避免突然受涼或關節損傷,肥胖患者需逐步減重。急性期發作時應抬高患肢,關節制動48小時以上。
建議首次發作或血尿酸持續高于540μmol/L者盡早就診,長期未規范治療可能引發痛風石或腎功能損害。降尿酸治療初期可能出現溶晶痛,需預防性使用小劑量秋水仙堿3-6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