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濕疹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主要表現為手掌、手指或手背出現紅斑、丘疹、水皰、脫屑等癥狀,常伴有瘙癢或灼熱感。手部濕疹的典型表現主要有邊界不清的紅斑、皮膚干燥皸裂、滲出性水皰、角化過度、苔蘚樣變五種形態。
1、邊界不清的紅斑
早期手部濕疹常見彌漫性淡紅色斑片,邊緣模糊不清,多出現在手指縫或掌心。這種紅斑可能隨外界刺激加重,接觸洗滌劑后會明顯發紅,溫度升高時瘙癢加劇。部分患者紅斑表面可見細碎鱗屑,屬于炎癥導致的表皮增生異常。
2、皮膚干燥皸裂
慢性期濕疹患者手部皮膚屏障嚴重受損,表現為皮膚干燥脫屑,角質層出現網狀裂紋。嚴重者在關節活動處形成深達真皮的裂口,伴有疼痛和出血。這種狀態常見于長期接觸化學物質的家庭主婦或醫護人員,與皮膚脂質流失有關。
3、滲出性水皰
急性發作期可能出現密集針尖大小水皰,皰液清亮,破潰后形成點狀糜爛面并滲出黃色漿液。水皰多發生在手指側面和掌跖部位,瘙癢劇烈,搔抓后易繼發細菌感染。這種情況與接觸過敏原引發的真皮淺層炎癥反應相關。
4、角化過度
長期反復發作會導致手掌皮膚增厚硬化,出現淡黃色角質斑塊,表面紋理加深呈樹皮狀。這種改變常見于機械摩擦較多的部位,如拇指指腹和掌跟,屬于皮膚對慢性刺激的保護性反應,但會降低皮膚彈性影響手部活動。
5、苔蘚樣變
頑固性濕疹晚期可見皮膚增厚呈皮革樣,皮嵴隆起伴色素沉著,形成苔蘚化斑塊。這種改變與持續搔抓導致的表皮增生有關,常見于手指背側和腕部,瘙癢感可能減輕但皮膚彈性顯著下降,容易反復皸裂。
手部濕疹患者需避免接觸肥皂、消毒劑等刺激物,洗手后及時涂抹含尿素或神經酰胺的保濕霜。冬季建議佩戴棉質手套防護,減少冷水刺激。若出現化膿、發熱等感染跡象,或皮疹持續加重超過兩周,應至皮膚科就診。日常可補充維生素B族和Omega-3脂肪酸,有助于修復皮膚屏障功能。注意記錄可能誘發癥狀的接觸物,必要時進行斑貼試驗明確過敏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