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痛風腳部腫痛可通過一般治療、藥物治療、物理治療等方式緩解。痛風通常由高尿酸血癥、關節尿酸鹽沉積、飲食不當、代謝異常、遺傳因素等原因引起。
1、一般治療
急性發作期需嚴格臥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負重。每日飲水量應超過2000毫升以促進尿酸排泄。避免食用動物內臟、海鮮、濃肉湯等高嘌呤食物,限制酒精攝入。可適當食用低脂牛奶、雞蛋、新鮮蔬菜等低嘌呤食物。
2、藥物治療
急性期可遵醫囑使用秋水仙堿片、雙氯芬酸鈉緩釋片、塞來昔布膠囊等控制炎癥。緩解期可選用別嘌醇片、非布司他片、苯溴馬隆片等降尿酸藥物。使用碳酸氫鈉片可堿化尿液,但需監測尿pH值。所有藥物均需在醫生指導下規范使用,避免自行調整劑量。
3、物理治療
急性期48小時后可嘗試冷敷緩解腫痛,每次15-20分鐘。慢性期可采用超短波、紅外線等理療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中醫針灸取穴以足三里、三陰交、太沖等為主,需由專業醫師操作。治療期間應穿著寬松鞋襪,避免關節受壓。
4、生活方式
維持體重指數在18.5-23.9之間,肥胖者應循序漸進減重。建議每周進行150分鐘以上低強度有氧運動如游泳、騎自行車。戒煙并限制含糖飲料攝入,建立規律的作息時間。定期監測血尿酸水平,保持數值在300μmol/L以下。
5、并發癥預防
長期痛風可能引發痛風石、關節畸形或腎功能損害。出現持續關節腫脹、夜間腰痛、尿量改變時應及時就診。合并高血壓、糖尿病者需同步控制基礎疾病。每年進行泌尿系統超聲和腎功能檢查,早期發現尿酸性腎結石。
老年痛風患者日常應注意足部保暖,避免寒冷刺激誘發發作。選擇防滑舒適的平底鞋,行走時使用拐杖減輕關節負擔。可準備應急藥物隨身攜帶,突發疼痛時及時服用。家屬應協助記錄發作誘因和頻率,復診時向醫生詳細說明。建立長期隨訪計劃,定期評估治療效果和藥物不良反應,及時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