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產科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可通過規范產檢、控制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避免胎盤異常、減少宮腔操作、及時處理產后出血等方式實現。產科DIC通常由胎盤早剝、羊水栓塞、重度子癇前期、產后大出血、感染性休克等原因引起。
1、規范產檢
定期產前檢查有助于早期發現妊娠期高血壓、妊娠期糖尿病等高危因素。通過血壓監測、尿蛋白檢測、凝血功能篩查等手段評估DIC風險。對存在高危因素的孕婦增加產檢頻率,必要時進行胎心監護和超聲檢查。
2、控制妊娠期高血壓
子癇前期是導致產科DIC的重要誘因,需嚴格監測血壓變化。對于輕度高血壓可采用休息、低鹽飲食等干預,中重度患者需遵醫囑使用降壓藥物。出現頭痛、視物模糊等先兆子癇癥狀時需立即就醫。
3、避免胎盤異常
胎盤早剝和前置胎盤可能引發大出血導致DIC。孕期應減少腹部外傷風險,避免劇烈運動。出現無痛性陰道出血或持續性腹痛需警惕胎盤異常,通過超聲檢查明確診斷后及時處理。
4、減少宮腔操作
不規范的人工流產、引產等宮腔操作可能損傷子宮血管。選擇正規醫療機構進行相關操作,術后注意觀察出血情況。對于有凝血功能障礙病史的孕婦,操作前需評估凝血指標。
5、處理產后出血
產后2小時內是DIC高發時段,需密切監測出血量和生命體征。發現出血量異常增多時立即查明原因,針對子宮收縮乏力、產道損傷等不同病因采取相應措施。及時補充血容量,必要時輸注凝血因子。
孕期保持均衡營養攝入,適當補充鐵劑預防貧血。避免長時間臥床導致血液循環不暢,產后早期適度活動促進惡露排出。出現陰道流血增多、皮下瘀斑等異常表現時需立即就醫。所有孕產婦均應了解DIC的早期癥狀,在正規醫療機構完成分娩可顯著降低發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