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靜脈穿刺置管術的注意事項主要有嚴格無菌操作、正確選擇穿刺部位、評估患者凝血功能、術中實時監測生命體征、術后規范護理導管。
1、嚴格無菌操作
術前需對穿刺區域進行徹底消毒,使用碘伏或氯己定等消毒劑,消毒范圍應超過穿刺點周圍較大面積。術者需穿戴無菌手套、口罩及手術衣,鋪無菌巾建立無菌區域。導管及穿刺器械必須為一次性無菌產品,避免重復使用。術中避免污染穿刺針及導管,減少人員走動和空氣流動。
2、正確選擇穿刺部位
常見穿刺部位包括頸內靜脈、鎖骨下靜脈和股靜脈。頸內靜脈穿刺成功率較高但可能增加氣胸風險,鎖骨下靜脈穿刺需注意避免損傷胸膜頂,股靜脈穿刺感染風險相對較高。選擇時需考慮患者解剖變異、手術需求及并發癥風險。超聲引導可顯著提高穿刺成功率并減少并發癥。
3、評估患者凝血功能
術前需檢查血小板計數、凝血酶原時間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對于凝血功能異常患者,應權衡利弊并采取相應措施。血小板低于一定數值可考慮輸注血小板,抗凝治療患者可能需要暫停藥物或調整劑量。穿刺后需延長壓迫止血時間,密切觀察出血情況。
4、術中監測生命體征
穿刺過程中需持續監測心電圖、血壓及血氧飽和度。注意觀察是否出現心律失常、血壓下降等異常情況,警惕空氣栓塞、心臟壓塞等嚴重并發癥。操作需輕柔,導絲及導管進入深度不宜過深,避免刺激心臟。出現異常情況應立即停止操作并采取相應救治措施。
5、術后規范護理導管
導管固定需牢固,避免牽拉脫出。每日檢查穿刺點有無紅腫、滲液等感染征象,定期更換敷料。保持導管通暢,使用前后需用生理鹽水沖洗。輸液系統需保持密閉,三通閥等連接處需消毒。導管留置時間不宜過長,可疑感染時應及時拔除并做細菌培養。
深靜脈穿刺置管術后患者需保持穿刺部位清潔干燥,避免劇烈運動導致導管移位。日常護理中應注意觀察穿刺點周圍皮膚情況,發現紅腫熱痛等異常應及時就醫。輸液過程中如出現寒戰發熱等不適需立即通知醫護人員。導管使用期間應定期進行影像學檢查確認位置,長期留置者需預防導管相關性血栓形成。醫護人員應嚴格執行手衛生規范,減少導管相關血流感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