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性欲低下可能由心理壓力、激素水平異常、慢性疾病、藥物副作用、不良生活習慣等原因引起。
1、心理壓力
長期處于高強度工作狀態或家庭矛盾中,容易導致焦慮和抑郁情緒,進而抑制性欲。心理壓力會影響大腦中多巴胺和血清素等神經遞質的分泌,這些物質與性興奮密切相關。部分男性可能因過往失敗性經歷產生心理陰影,形成惡性循環。建議通過心理咨詢、冥想放松等方式緩解壓力,伴侶的理解和支持尤為重要。
2、激素水平異常
睪酮水平下降是中年男性性欲減退的常見原因,40歲后男性睪酮每年自然下降約1%。甲狀腺功能減退、垂體瘤等內分泌疾病也會導致激素紊亂。血液檢測可明確睪酮、促黃體生成素等指標,確診后可采用激素替代治療。但自行補充睪酮可能增加前列腺癌風險,必須嚴格遵醫囑。
3、慢性疾病
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會損傷血管內皮功能,影響陰莖血流灌注。心血管疾病患者因擔心性生活誘發心梗而主動抑制性欲。慢性疼痛疾病如關節炎、腰椎間盤突出等會通過生理不適間接降低性興趣。這類情況需要優先控制原發病,部分降壓藥可能加重性功能障礙,可咨詢醫生調整用藥方案。
4、藥物副作用
抗抑郁藥如帕羅西汀、氟西汀等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可能延遲射精并降低性欲。長期使用阿片類止痛藥會抑制下丘腦-垂體-性腺軸功能。治療前列腺增生的非那雄胺等藥物也可能影響性功能。若懷疑藥物導致性欲減退,應記錄用藥與癥狀變化時間線供醫生評估,切勿自行停藥。
5、不良生活習慣
長期熬夜會擾亂褪黑素和皮質醇節律,間接影響睪酮分泌。酗酒可導致肝功能損傷,影響雌激素代謝。高脂飲食引發的肥胖會使脂肪組織中芳香化酶活性增加,加速睪酮向雌激素轉化。適度運動如深蹲、游泳等可改善血液循環,但過度健身反而可能造成暫時性睪酮水平下降。
建議保持規律作息和均衡飲食,適當增加牡蠣、堅果等富含鋅元素的食物。伴侶間應加強情感交流而非單純關注性行為表現。若癥狀持續超過3個月或伴隨勃起功能障礙,需到男科或內分泌科就診。避免自行服用壯陽保健品,某些非法添加西藥成分的產品可能加重心血管負擔。定期體檢有助于早期發現高血壓、糖尿病等潛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