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和類風濕是兩種不同的疾病,風濕主要指風濕熱,而類風濕是指類風濕關節炎。
風濕熱是一種由A組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炎癥反應,主要累及關節、心臟、皮膚和神經系統。關節癥狀表現為游走性大關節炎,通常不遺留關節畸形。心臟受累可能導致風濕性心臟病,皮膚可出現環形紅斑或皮下結節。神經系統受累表現為舞蹈病。風濕熱多見于兒童和青少年,與鏈球菌感染密切相關,及時使用抗生素治療可有效控制病情。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手足小關節,表現為對稱性、持續性關節腫痛和晨僵。病理特征為滑膜炎和血管翳形成,可導致關節軟骨和骨破壞,最終引起關節畸形和功能障礙。除關節癥狀外,還可出現類風濕結節、間質性肺病等關節外表現。類風濕關節炎好發于中年女性,病因與遺傳、環境因素相關,治療需長期使用抗風濕藥物控制病情進展。
對于風濕熱患者,應注意預防鏈球菌感染,保持良好衛生習慣,出現咽痛等癥狀及時就醫。類風濕關節炎患者需堅持規范治療,定期復查,適當進行關節功能鍛煉,避免關節僵硬和肌肉萎縮。兩種疾病都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治療,不可自行用藥。日常注意保暖,避免受涼,保持均衡飲食,適當運動,有助于改善癥狀和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