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可通過抗生素治療、降顱壓治療、營養支持、并發癥管理、康復訓練等方式治療,通常由B族鏈球菌感染、大腸桿菌感染、李斯特菌感染、醫源性感染、圍產期感染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治療:
靜脈注射抗生素是核心治療手段,常用青霉素類、頭孢曲松、美羅培南等廣譜抗生素,療程需持續至腦脊液培養轉陰后2周。早產兒或重癥患兒可能需要延長至3-4周,治療期間需定期復查腦脊液指標。
2、降顱壓處理:
20%甘露醇靜脈滴注可緩解腦水腫,嚴重顱高壓需聯合呋塞米利尿。治療周期約7-10天,需監測電解質平衡,部分患兒需持續至顱內壓恢復正常范圍。
3、營養支持:
病程中需維持每日100-120kcal/kg熱量攝入,早產兒需增加至150kcal/kg。腸外營養支持約持續2周,待患兒吸吮反射恢復后逐步過渡至母乳或配方奶喂養。
4、并發癥管理:
腦積水患兒需進行腦室腹腔分流術,癲癇發作需持續使用苯巴比妥3-6個月。聽力障礙者需在感染控制后2周內完成腦干聽覺誘發電位檢測。
5、康復訓練:
運動功能障礙需在急性期結束后開始康復介入,包括Bobath療法、Vojta療法等,療程通常持續6-12個月。認知訓練需根據發育評估結果個體化調整。
治療期間需維持病房溫度28-32℃,濕度55%-65%,每日進行2次新生兒撫觸。恢復期可逐步增加俯臥位訓練,母乳喂養者母親需補充維生素D 400IU/日。出院后每月隨訪神經系統發育指標,持續監測至2周歲,建議接種肺炎球菌疫苗和流感嗜血桿菌疫苗以預防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