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上腺皮質腺瘤是起源于腎上腺皮質細胞的良性腫瘤,多數為無功能性腫瘤,少數可分泌過量激素引發臨床癥狀。該疾病在腎上腺偶發瘤中占比約30%-40%,通常通過影像學檢查發現。
腎上腺皮質腺瘤主要分為功能性腺瘤和無功能性腺瘤兩類。功能性腺瘤可能分泌過量皮質醇、醛固酮或性激素,分別導致庫欣綜合征、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或性激素異常相關癥狀。無功能性腺瘤通常無明顯癥狀,多在體檢時偶然發現。
功能性腺瘤的臨床表現與激素分泌類型相關。皮質醇分泌型患者可能出現向心性肥胖、皮膚紫紋、高血壓和血糖升高;醛固酮分泌型常表現為頑固性低血鉀、高血壓和肌無力;性激素分泌異常則可能引起女性男性化或男性乳腺發育。
診斷主要依靠影像學檢查和激素水平檢測。B超可初步篩查,CT或MRI能明確腫瘤位置、大小及性質。激素檢測包括血皮質醇、醛固酮、腎素活性及性激素水平測定。對于疑似惡性者需進行增強掃描或PET-CT檢查。
治療策略取決于腫瘤功能狀態和大小。無癥狀且直徑小于4厘米的無功能腺瘤可定期隨訪觀察;功能性腺瘤或直徑大于4厘米的腫瘤建議手術切除,腹腔鏡腎上腺切除術是首選方式。術后需監測激素水平,部分患者需要短期激素替代治療。
該病預后通常良好,術后激素相關癥狀多可緩解。患者應定期復查腎上腺功能及影像學,監測可能的復發。對于保留腎上腺的患者,需注意可能出現的新發激素分泌異常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