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臥撐后肩膀疼可能與肌肉勞損、肩關節損傷、姿勢錯誤、肌腱炎或肩峰撞擊綜合征有關。建議停止訓練并觀察癥狀,若持續疼痛需就醫排查具體原因。
1、肌肉勞損
短時間內進行過量俯臥撐可能導致三角肌、岡上肌等肩周肌群過度收縮,引發乳酸堆積和肌纖維微損傷。表現為肩膀酸脹痛,活動時加重,休息后緩解。可通過熱敷、按摩及減少訓練量改善,一般無須特殊治療。
2、肩關節損傷
既往存在肩關節脫位或韌帶松弛者,俯臥撐時可能因穩定性不足導致關節囊或盂唇損傷。疼痛多呈銳痛且伴關節彈響,嚴重時出現活動受限。需通過MRI明確損傷程度,輕者制動休息,重者需關節鏡修復。
3、姿勢錯誤
手掌間距過寬或肘部外展角度過大會增加肩關節壓力。錯誤姿勢可能使肱骨頭前移,壓迫肩峰下間隙。典型表現為訓練時肩前部刺痛,糾正為手掌與肩同寬、肘部內收45度后可緩解。
4、肌腱炎
長期重復動作易引發肱二頭肌長頭腱或肩袖肌腱炎癥。疼痛多位于肩前外側,夜間明顯且伴抬臂困難。急性期需冰敷并口服布洛芬緩解,慢性期建議超聲波治療聯合肩袖肌群強化訓練。
5、肩峰撞擊綜合征
肩峰形態異常或骨贅增生者,俯臥撐時易發生肱骨大結節與肩峰摩擦。特征為肩外展60-120度時疼痛弧,可能伴隨肩袖撕裂。需X線評估骨結構,保守治療包括糖皮質激素注射,無效者考慮肩峰成形術。
日常應避免空腹訓練,運動前充分熱身肩關節,進行肩胛穩定性和胸椎靈活性練習。訓練后若出現持續48小時以上的疼痛、關節僵硬或夜間痛醒,需及時至骨科或運動醫學科就診,排除肩袖撕裂等嚴重損傷。恢復期可嘗試游泳、彈力帶訓練等低沖擊運動替代俯臥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