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的癥狀主要有頭痛、頭暈、心悸、視物模糊、耳鳴等。高血壓可能由遺傳因素、高鹽飲食、肥胖、長期精神緊張、腎臟疾病等原因引起。
1、頭痛
高血壓引起的頭痛多表現為持續性鈍痛或搏動性疼痛,常見于后腦勺或太陽穴區域。血壓升高導致腦血管擴張或痙攣,可能伴隨惡心感。輕度頭痛可通過休息緩解,反復發作需監測血壓。若頭痛劇烈或突發,可能提示高血壓危象,須立即就醫。
2、頭暈
血壓波動會影響內耳供血,出現頭重腳輕或短暫眩暈感,常見于體位變化時。長期未控制的高血壓可能導致前庭功能紊亂,表現為持續不平衡感。建議避免突然起立,起身時扶靠支撐物。伴隨嘔吐或意識模糊時需排除腦血管意外。
3、心悸
心臟負荷增加會引起心跳加快、心前區不適,尤其在情緒激動或活動后明顯。長期高血壓可能引發左心室肥厚,導致心律失常。夜間平臥時可能出現陣發性呼吸困難。日常需限制咖啡因攝入,定期進行心電圖檢查。
4、視物模糊
眼底動脈硬化會導致視網膜供血不足,出現視物模糊或視野缺損。嚴重時發生視網膜出血可致突然視力下降。高血壓患者應每年檢查眼底,控制血壓可延緩病變進展。突發單眼失明需警惕視網膜中央動脈阻塞。
5、耳鳴
耳蝸血管痙攣會引起高頻蟬鳴樣耳鳴,多呈雙側性。血壓波動時癥狀加重,安靜環境更明顯。長期高血壓可能伴隨聽力漸進性下降。建議避免噪音刺激,控制鈉鹽攝入有助于緩解癥狀。突發耳聾伴眩暈需排除耳卒中。
高血壓患者需每日監測血壓并記錄,限制每日鈉鹽攝入不超過5克,優先選擇低脂高纖維飲食。每周進行適度有氧運動,避免劇烈對抗性運動。保持規律作息,戒煙限酒,冬季注意保暖防寒。若出現藥物副作用或血壓控制不佳,應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合并糖尿病或高脂血癥者需同步控制代謝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