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可通過控制飲酒、接種疫苗、合理用藥、管理慢性病、定期體檢等方式預防,通常由酒精濫用、病毒性肝炎、藥物損傷、代謝異常、膽汁淤積等原因引起。
1、戒酒限酒:
長期過量飲酒是肝硬化的主要誘因,酒精代謝產物直接損傷肝細胞。男性每日酒精攝入應低于25克,女性低于15克。戒酒可逆轉早期酒精性脂肪肝,避免發展為纖維化。
2、防控肝炎:
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與肝硬化密切相關。接種乙肝疫苗可提供有效保護,丙肝高危人群需定期篩查。確診肝炎患者應規范抗病毒治療,如恩替卡韋、索磷布韋等藥物可抑制病毒復制。
3、慎用藥物:
對乙酰氨基酚、抗結核藥等具有肝毒性,長期濫用可能導致藥物性肝損傷。服用處方藥需嚴格遵循醫囑,避免自行聯用中草藥或保健品。肝功能異常者用藥前需評估風險。
4、控制代謝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與肥胖、糖尿病等代謝異常相關,可能表現為肝區隱痛、乏力等癥狀。通過低碳水化合物飲食、有氧運動減輕體重,血糖控制目標為糖化血紅蛋白<7%。
5、定期篩查:
肝硬化早期常無癥狀,高危人群需每6-12個月檢查肝功能、超聲和彈性成像。膽道疾病患者應監測堿性磷酸酶水平,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需使用熊去氧膽酸干預。
預防肝硬化需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每日攝入30克膳食纖維如燕麥、西蘭花,每周進行150分鐘快走或游泳。避免食用霉變食物,乙肝病毒攜帶者需每3個月復查甲胎蛋白。出現食欲減退、蜘蛛痣等預警癥狀時需及時肝病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