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痔可通過肛門指檢、肛門鏡檢查、結腸鏡檢查、糞便潛血試驗、影像學檢查等方式診斷。
1、肛門指檢:
醫生戴手套涂抹潤滑劑后,將食指伸入肛門觸摸痔核位置和大小。該方法能判斷內痔是否脫垂及有無血栓形成,但對高位內痔檢出率較低。檢查前需排空糞便,過程中可能出現輕微不適感。
2、肛門鏡檢查:
使用圓錐形肛門鏡撐開肛管,直接觀察齒狀線上方黏膜狀況。能清晰發現充血腫脹的痔核組織,判斷出血點和病變范圍。檢查時需采取膝胸臥位,鏡體插入深度約5-7厘米。
3、結腸鏡檢查:
纖維結腸鏡可全面觀察直腸和乙狀結腸黏膜,鑒別內痔與直腸息肉、腫瘤等疾病。檢查前需清潔腸道,過程中可能需注入空氣擴張腸腔。對于反復出血或疑似惡性病變者尤為必要。
4、糞便潛血試驗:
通過化學法或免疫法檢測糞便中微量血液,輔助判斷內痔出血程度。需連續檢測3次以提高準確性,檢查前3天應避免食用動物血制品和維生素C。陽性結果需結合其他檢查排除消化道腫瘤。
5、影像學檢查:
超聲內鏡能顯示痔核血流信號和靜脈曲張程度,CT或MRI用于評估復雜病例的肛周解剖結構。適用于術前評估或疑似合并肛瘺、膿腫的情況,可三維重建痔血管分布模式。
日常保持高纖維飲食如燕麥、火龍果、芹菜,每日飲水量不低于1500ml,避免久坐久站。便后建議使用溫水坐浴10分鐘,練習提肛運動每日3組每組20次。若出現持續出血、痔核嵌頓或劇烈疼痛,需及時至肛腸外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