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性皮炎的確診主要依據臨床表現、斑貼試驗和病史詢問。接觸性皮炎是皮膚接觸外界物質后發生的炎癥反應,常見原因包括過敏原刺激、化學物質接觸等。確診方法主要有斑貼試驗、皮膚鏡檢查、臨床表現觀察、病史采集和實驗室檢查。
1、斑貼試驗
斑貼試驗是診斷接觸性皮炎的金標準,通過將可疑過敏原貼附于患者背部皮膚,觀察皮膚反應。試驗需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避免假陽性或假陰性結果。常見測試物質包括鎳、香料、防腐劑等。斑貼試驗可明確具體致敏物質,為后續治療和預防提供依據。
2、皮膚鏡檢查
皮膚鏡檢查可輔助診斷接觸性皮炎,通過放大皮膚表面結構觀察細微變化。接觸性皮炎在皮膚鏡下可見表皮水腫、血管擴張等特征性表現。該方法無創且操作簡便,適用于兒童和皮膚敏感患者,但不能替代斑貼試驗的確診作用。
3、臨床表現觀察
接觸性皮炎典型表現為接觸部位出現紅斑、丘疹、水皰伴瘙癢。醫生會根據皮損分布特點判斷是否為接觸性皮炎,如手套樣分布提示橡膠過敏,腰帶區皮疹可能為金屬扣過敏。臨床表現需結合其他檢查綜合判斷,不能單獨作為確診依據。
4、病史采集
詳細詢問患者職業、生活習慣、近期接觸物等對診斷至關重要。醫生會重點了解皮疹出現時間與接觸可疑物質的關聯性,以及既往過敏史。病史采集有助于縮小過敏原范圍,提高斑貼試驗的針對性,是診斷過程中不可忽視的環節。
5、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檢查可發現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提示過敏反應。嚴重病例需進行皮膚活檢排除其他皮膚病。實驗室檢查多為輔助手段,在非典型病例或合并感染時具有參考價值,但不能作為接觸性皮炎的主要診斷方法。
接觸性皮炎患者確診后應避免再次接觸致敏物質,保持皮膚清潔干燥,穿著寬松棉質衣物。日常可使用溫和無刺激的護膚品,避免搔抓患處。飲食宜清淡,減少辛辣刺激性食物攝入。癥狀加重或持續不愈時需及時復診,醫生可能調整治療方案。預防接觸性皮炎復發關鍵在于識別并規避個人過敏原,必要時可進行脫敏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