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經后出血通常需要及時就醫排查病因。這種情況可能由子宮內膜萎縮、子宮內膜息肉、激素替代治療副作用等因素引起,少數情況下與子宮內膜癌等惡性腫瘤相關。
生理性因素中,子宮內膜萎縮是絕經后子宮出血的常見原因。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子宮內膜變薄脆弱,容易發生點狀出血。這種情況通常表現為少量褐色分泌物,可通過陰道超聲檢查確診。激素替代治療過程中也可能因藥物劑量調整出現突破性出血,表現為規律服藥期間的突發性出血。
病理性因素主要包括良性病變和惡性病變兩類。子宮內膜息肉可能與局部雌激素受體敏感度增高有關,通常表現為間歇性出血伴下腹墜脹感,宮腔鏡檢查可明確診斷。子宮內膜增生常由長期無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刺激導致,可能出現月經樣出血并伴有組織碎片排出。惡性病變中,子宮內膜癌多表現為絕經后陰道流血合并血性分泌物,晚期可能出現消瘦、貧血等癥狀。
診斷需結合婦科檢查、經陰道超聲和子宮內膜活檢。醫生會根據出血模式、超聲顯示的子宮內膜厚度以及病理結果制定個體化方案。對于良性病變,可采用宮腔鏡下息肉切除或子宮內膜切除術。惡性病變需根據分期選擇手術范圍,必要時配合放療或化療。
所有絕經后陰道出血都應視為警示癥狀,建議在出血發生后兩周內完成婦科檢查。特別是出血量較大、持續時間超過三天或伴有惡臭分泌物時,需立即就診排除惡性腫瘤可能。定期婦科體檢和異常出血的及時評估是預防嚴重并發癥的關鍵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