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性肥胖是指非疾病因素導致的體重超標,主要特點有脂肪分布均勻、無明確內分泌異常、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體重指數超過28、常伴隨代謝綜合征風險。
1、脂肪分布均勻
單純性肥胖者的脂肪主要堆積在腹部、臀部及四肢皮下,呈現全身性均勻分布特征。與病理性肥胖不同,其脂肪沉積不會出現特殊部位異常堆積,如庫欣綜合征特有的向心性肥胖或甲狀腺功能減退導致的黏液性水腫。這種均勻分布與長期能量攝入過剩有關,脂肪細胞體積增大但數量通常不增加。
2、無內分泌異常
區別于繼發性肥胖,單純性肥胖者下丘腦-垂體-靶腺軸功能正常,甲狀腺激素、皮質醇、性激素等關鍵激素水平在正常范圍內。實驗室檢查不會出現如皮質醇增多癥的晝夜節律消失,或甲狀腺功能減退的TSH升高等典型異常。這是診斷單純性肥胖的重要排除標準。
3、生活方式相關
高熱量飲食和運動不足是核心誘因。患者常有長期進食油炸食品、含糖飲料等習慣,每日熱量攝入超過消耗。部分人群存在夜間進食綜合征或情緒性進食行為。體力活動減少如久坐辦公、依賴交通工具等現代生活方式,進一步加劇能量代謝失衡。
4、體重指數超標
診斷標準為體重指數持續超過28,或超過標準體重20%以上。我國成人肥胖標準為BMI≥28kg/m2,這與歐美標準存在差異。需注意肌肉發達者可能出現BMI假性升高,需結合體脂率測量男性>25%、女性>30%綜合判斷。
5、代謝綜合征風險
超過60%的單純性肥胖者會發展為代謝綜合征,表現為胰島素抵抗、血脂異常、高血壓等。脂肪組織分泌的炎癥因子如腫瘤壞死因子α、白細胞介素6等,通過慢性低度炎癥反應損害血管內皮功能。這是肥胖者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的重要機制。
單純性肥胖的干預需建立長期管理計劃,建議采用膳食平衡金字塔原則控制總熱量,優先選擇低升糖指數食物如燕麥、雜糧等。每周進行15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等,結合抗阻訓練增加肌肉量。行為矯正包括記錄飲食日記、避免情緒化進食等措施。對于BMI超過32.5或合并嚴重并發癥者,可考慮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奧利司他等藥物,或評估代謝手術適應癥。定期監測腰圍、血壓、血糖等指標,早期發現并處理代謝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