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確診需結合臨床表現、血液檢查、影像學評估及肝組織活檢。該病屬于慢性肝病,早期診斷對防止肝纖維化進展至關重要。
診斷主要依據血清學抗體檢測。抗核抗體、抗平滑肌抗體和抗肝腎微粒體抗體1型是常見的自身抗體標志物。約80%患者會出現免疫球蛋白G水平升高,血液檢查還可發現轉氨酶持續異常。
影像學檢查用于排除其他肝臟疾病。腹部超聲可觀察肝臟形態,彈性成像能評估肝纖維化程度,必要時需進行計算機斷層掃描或磁共振成像輔助鑒別。
肝組織活檢是確診的金標準。病理學特征包括界面性肝炎、淋巴漿細胞浸潤和肝細胞玫瑰花樣改變。活檢結果還能明確炎癥活動度和纖維化分期,對制定治療方案具有指導意義。
部分患者需完善排除性檢查。包括病毒性肝炎血清學檢測、銅藍蛋白測定排除肝豆狀核變性,以及α1-抗胰蛋白酶水平檢測。藥物性肝損傷史和酒精攝入情況也需要詳細詢問。
確診后應定期監測肝功能。每3-6個月復查轉氨酶和免疫球蛋白水平,每年進行肝臟彈性檢測評估纖維化進展。出現黃疸、腹水等表現提示疾病活動需及時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