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出血可通過視力檢查、眼底鏡檢查、光學相干斷層掃描、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眼部B超等方式確認。眼底出血可能由視網膜靜脈阻塞、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高血壓視網膜病變、黃斑變性、外傷等因素引起。
1、視力檢查:
視力檢查是初步評估眼底出血對視覺功能影響的重要手段。通過標準視力表測試可發現患者視力下降程度,結合主訴如視物模糊、視野缺損等癥狀,為后續針對性檢查提供方向。視力變化程度與出血部位、范圍密切相關。
2、眼底鏡檢查:
直接檢眼鏡或間接檢眼鏡能直觀觀察視網膜出血形態。點狀出血提示毛細血管滲漏,片狀出血多見于靜脈阻塞,玻璃體積血時可見紅色反光。專業醫師通過出血分布特點可初步判斷病因,如糖尿病出血多位于后極部,高血壓出血沿血管分布。
3、光學相干掃描:
OCT技術可分層顯示視網膜結構,精確識別出血位于神經上皮層下或色素上皮層下。對黃斑區出血具有診斷優勢,能鑒別出血是否合并視網膜劈裂、黃斑水腫等并發癥,為治療方案選擇提供依據。
4、血管造影檢查:
熒光素血管造影通過動態記錄染料在視網膜血管的循環過程,可顯示血管滲漏、無灌注區等異常。靜脈阻塞可見染料滯留,糖尿病病變呈現微血管瘤強熒光,新生血管表現為晚期熒光滲漏,這些特征性表現具有確診價值。
5、眼部B超檢查:
當玻璃體積血致密影響眼底觀察時,B超能穿透混濁介質檢測出血范圍。可區分陳舊性出血低回聲團塊與新鮮出血高回聲點,同時評估是否合并視網膜脫離、眼內腫瘤等隱匿病變,適用于外傷或術后患者。
確診眼底出血后需控制血壓血糖等基礎疾病,避免劇烈運動及用力揉眼。飲食宜增加深色蔬菜補充維生素C,限制高脂高鹽食物。定期眼科隨訪監測出血吸收情況,突發視力驟降、視野缺損加重需立即就診。出血吸收期可配合中醫活血化瘀治療,但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