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應性皮炎主要表現為皮膚干燥、劇烈瘙癢、紅斑丘疹和慢性復發性濕疹樣皮損。典型癥狀包括皮膚屏障功能障礙、瘙癢-搔抓循環、年齡相關性皮損分布、繼發感染傾向以及伴隨過敏性疾病。
1、皮膚干燥:
皮膚屏障功能受損是核心特征,表現為全身皮膚干燥脫屑,尤其四肢伸側和面部明顯。角質層含水量降低導致經皮水分丟失增加,皮膚呈現魚鱗樣或碎瓷樣外觀,冬季加重。日常需使用無刺激保濕劑修復皮膚屏障。
2、劇烈瘙癢:
瘙癢程度與皮損嚴重度不成比例,夜間尤為顯著。反復搔抓形成"瘙癢-搔抓惡性循環",誘發皮膚增厚和苔蘚樣變。神經敏感性增高和組胺釋放是主要機制,冷敷和抗組胺藥可緩解癥狀。
3、階段性皮損:
嬰兒期以面部滲出性濕疹為主,兒童期多見肘窩、腘窩等屈側苔蘚化斑塊,成人期表現為慢性手部濕疹或全身泛發性紅斑。各階段皮損均具有對稱分布特點,急性期可見漿液性滲出,慢性期呈現皮膚肥厚。
4、繼發感染:
金黃色葡萄球菌定植率高達90%,表現為皮損滲出、膿皰或蜜黃色結痂。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可引發皰疹性濕疹,出現臍凹狀水皰。皮膚屏障破壞和免疫異常共同導致感染易感性增加。
5、過敏共病:
50%患者合并過敏性鼻炎,30%伴發哮喘,部分存在食物過敏。血清IgE水平升高和多種過敏原陽性提示特應性體質,但過敏原與皮炎發作的因果關系需個體化評估。
特應性皮炎患者需建立長期護理方案,選擇不含香料和防腐劑的低敏保濕劑每日涂抹2-3次,沐浴水溫控制在32-37℃并使用溫和清潔劑。棉質透氣衣物可減少摩擦刺激,保持環境濕度40-60%有助于緩解干燥。記錄飲食和癥狀變化有助于識別潛在誘因,但無需盲目忌口。急性發作期應及時就醫,避免自行使用強效激素。合并過敏性疾病的患者建議進行多學科管理,通過規范治療和科學護理可顯著改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