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拉肚子可能由飲食不當、病毒感染、細菌感染、腸易激綜合征、炎癥性腸病等原因引起,可通過調整飲食、補液治療、抗生素治療、調節腸道功能、抗炎治療等方式緩解。
1、飲食不當:
食用生冷、變質或過敏食物可能刺激腸道黏膜,導致滲透性腹瀉。癥狀表現為水樣便伴腹部絞痛,避免進食辛辣、乳制品及高纖維食物,選擇米粥、饅頭等低渣飲食有助于緩解癥狀。
2、病毒感染:
輪狀病毒或諾如病毒感染可引發急性胃腸炎,多伴隨發熱、嘔吐。病程具有自限性,口服補液鹽防止脫水是關鍵,蒙脫石散、益生菌可輔助改善腸道菌群平衡。
3、細菌感染:
沙門氏菌或大腸桿菌污染食物后易導致膿血便,可能與進食未煮熟海鮮、隔夜菜有關,通常伴有里急后重感。需進行糞便培養確診,左氧氟沙星、頭孢克肟等抗生素需遵醫囑使用。
4、腸易激綜合征:
精神壓力或內臟高敏感性可誘發功能性腹瀉,排便后腹痛緩解是特征。調節植物神經功能可通過匹維溴銨緩解痙攣,認知行為療法對焦慮相關癥狀有效。
5、炎癥性腸病:
克羅恩病或潰瘍性結腸炎屬于慢性腸道炎癥,常表現為反復黏液膿血便伴體重下降。腸鏡檢查是金標準,美沙拉嗪、糖皮質激素用于控制急性發作,生物制劑適用于中重度患者。
腹瀉期間需保持每日2000ml以上溫水攝入,優先選擇含鉀的香蕉、土豆等食物。癥狀超過3天或出現血便、持續高熱時需急診處理,長期反復發作建議完善腸鏡及甲狀腺功能檢查。恢復期可進行腹部順時針按摩促進腸蠕動,避免劇烈運動加重脫水風險。